English

“五一”出游回头看

2000-05-28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策划人的话

“五一”长假虽已过去二十余日,但人们对旅游景点爆满的场面至今难忘。由于不少部门对这种情况估计不足,出现了许多如车票、机票难买,旅馆客满,旅游景点排长龙等问题,这些问题给假日消费中的人们带来不少烦恼。编辑部就此联系本报驻广西、天津、陕西、福建记者,让他们分别就当地假日经济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及部门负责人,请他们就如何使假日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提出建议。

王衍诗夏桂廉

不能因旅游热盲目建宾馆饭店

本报讯(记者 刘昆)“人太多了!”广西科技出版社编辑兰春华“五一”旅游回来,有一种花钱买罪受的感觉。

她认为,在如火如荼的假日旅游热面前,政府、旅游部门以及媒体“以游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应该更强一些。政府在交通运输、接待规模等方面的宏观调控及快速疏导,各景点、各旅游团队之间的相互沟通,媒体对各景区人流情况的及时报道等等,对假日旅客的顺利出行都有重要帮助指导作用。

可事实上,人们注意到,一些景点人满为患,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一些酒楼饭店只顾眼前利益,乘机抬价宰客……一旦让人们形成“千万不能冲着假日去旅游”这样一种共识,那将是对“假日经济”的致命打击。

记者注意到,节日期间,南宁市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因为缺少活动内容而受到冷落,一些中小学生整日泡在电子游戏室里。一位青年朋友对记者倾诉自己的无奈:“这几天,想听点音乐,却没有一场音乐会;想去游泳,一半的游泳池不开;想捡回久违的琴棋书画,又没有一个培训班。现如今光鼓励大家旅游,这市场怎么没人去开发开发?”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阳国亮研究员认为,假日经济不局限于旅游经济,它作为一种休闲消费,既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还可以实现对劳动力价值的提升。比如,开展各种体育文艺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短训班,吸引人们广泛参与,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就业竞争的需要。其次,尤其要对假日经济的弹性特点有充分认识,千万不能因今年的旅游热而导致盲目建宾馆饭店、旅游设施,这样势必造成浪费,应该通过建一些适应假日经济特点的项目,在拓展假日经济内涵上提高效益。

当务之急是丰富旅游品种

本报讯(记者 陈建强)由于“五一”节火车票吃紧,天津市90%的旅行社预订的火车票无法全部兑现;而与之平素合作融洽的旅游景区旅行社不但单方面降低了接待标准,且临时猛加价码,致使该市几家实力雄厚大型旅行社赢利锐减,占大多数的中小旅行社几乎都处于赔本状态。节日期间不仅旅行社承诺的服务标准难以兑现,该市还首次发生旅行社半途撂客,把70多名旅客扔在半途的严重违约事件。游客利益受到损害,于是投诉不断,从1日到8日仅市旅游局就已受理74件投诉,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这是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的情况。

天津市旅游学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李天元认为,要使“假日经济”走上正轨,就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正确认识“假日经济”,改善旅游供给,引导消费需求。他说:“假日经济”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节日经济”,更不仅仅是“旅游经济”。就“假日经济”而言,它包含着旅游、休闲、娱乐三种基本形式,只有在三者合理布局均衡发展的前提下,“假日经济”才能得以健康成长。今年“五一”假期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是“供不应求”的表现,但是决不能就此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必须尽快扩大旅游供给。因为旅游经济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是它的季节性。即使在旅游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同样把“季节性”作为最重要的问题来筹划解决。实际上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包括交通、环境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单以交通为例,经过多年始终不渝的改革和建设,运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长期困扰人们的“出行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即使如此,如果像今年“五一”期间的旅游潮再度爆发,现有运力再增加几倍,也仍然难以承受。如果一味追求扩大供给,提高运力,势必会造成旅游淡季的资源闲置和从业人员的季节性失业,因此带来的损失将更大。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应当努力创造条件,拓展人们的假日消费领域,使群众在当地也能享受到满意的假日休闲和娱乐,从而减轻旅游出行队伍过于庞大所造成的供给压力。此外,对于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也不一定要实行统一休假制,不同地区、行业,完全可以考虑采用“节假分离”和“弹性工作时间”的“错峰”办法化解矛盾,使旅游资源得到均衡合理的利用。

天津金龙旅行社的袁经理说,在长假到来之前,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当地多举办一些内容丰富的群众参与性强的娱乐活动,甚至甲A联赛也可以在放假的时候踢,从而吸引一部分人的视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出旅游的压力。在上海、杭州、黄山一些游人过度集中的风景名胜区,可鼓励当地居民利用家庭中的空余住房当作假期里的家庭旅馆,接纳一些自助旅游的散客,既能分流宾馆、饭店的游客,又能让散客落得个便宜实惠,这种做法在国外比较普遍。

有效启用价格杠杆进行旅游市场的调控——一些被采访者不约而同地提及并认同海南的经验。从全国各地到海南旅游,享受同样的服务,春节旺季与平时的价格相差近一倍,适应了不同人群的旅游消费需求,形成了“旺季繁荣,淡季不淡”的景象。这一做法应当为各地借鉴。旅游管理部门也应未雨绸缪,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一定时间段内的旅游市场动态明察秋毫,增强预知能力和对付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李天元教授说:“大力发展旅游业无疑是壮大地方经济的明智之举,因此各地都不遗余力地吸纳客源,似乎游客愈多愈好。但也必须认识到,急功近利,罔顾旅游承载力的超负荷运营方式最终只会对当地的旅游经济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

许多被采访者有同样一个感受,即当务之急是要不断丰富旅游品种,满足人们的多样性需求。同时注意引导人们的旅游观念,不应一古脑儿地都扎到北京、杭州、黄山、桂林等热门景区。旅行社在引导游客的时候也应合理科学地推荐景点,不断开拓出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新景点来丰富各地的旅游市场。天津的一些旅行社在假期中适时推出的一些当地旅游项目,如“农家生活两日游”、“做一日渔民”“山货节”等,由于契合了城市居民的休闲趣向,从而赢得了不俗的业绩。

“假日旅游”要宏观调控

本报讯(记者 杨永林)“五一”长假确实让全国的旅游业火了一把,然而,纷纷出行的游客却让许多行业措手不及,一些景点出现了车流人流排长龙的景象。记者向有关人士采访时,他们指出,要想使“假日旅游”健康发展,就必须在宏观调控、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招商局西安国际旅游公司副总经理唐申治说,由于国情所限,我们现在还不可能提前许多时间预订房间和车票,这就是造成节日前后票难买、房难订的问题。再加上宏观上分流客人做得不好,景点人员拥挤,很难让游客尽兴。他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研究,积极引导游客分散旅游线路。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国内一大旅游热点,从5月1日到4日,进馆参观人数在16万人以上。由于馆内提前从参观线路、售票点等方面作了准备,所以没有出现大的混乱,但由于游客过多,车辆在博物馆外排成几公里长的车龙现象仍十分严重。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张仲立研究员认为,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控,一是将“五一”、“十一”两个长假再延长,即不要集中在7天里,而是考虑一部分人在节日前休假,一部分人在节日后休假,假期拉长到14天,客流肯定会减少。二是推行带薪年休假制度。他认为过于集中的消费行为是不成熟的,要把群众的旅游热情引导分流到一年中的各个时期,这就要尽快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使旅游业长期火下去。

呼唤旅游信息预告制

本报讯(记者 高建进)针对今年“五一”长假后出现的投诉热,福建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所长陈煊认为,如果旅游热点地区以及交通等相关部门,能及早向社会预告各种旅游信息,便于游客作出选择,就可能实现有效分流与疏导,避免一些不愉快的旅游,有利于假日经济的健康发展。

游客投诉往往都产生于旅游热点地区。去年国庆节期间,福建省游客的投诉多集中于黄山游、昆明游、三峡游。而今年“五一”期间,该省游客的投诉则多集中于张家界、九寨沟,原因是这些景区超负荷接待,旅游设施无法满足蜂拥而来的游客的需要,出现了降格接待等违约行为。对此,陈煊认为,当地政府往往希望外来游客多多益善,只顾自身经济利益,而忽视游客权益。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有某些强制措施,比如,有关部门出台规定,旅游热点地区必须进行旅游信息预告制度,披露接待能力及接团进展情况,帮助游客作出正确的选择。

陈煊认为,今年“五一”节具体放假时间,直到4月20日才从当地媒体上得知,使旅游部门无法从容制定计划,许多游客也是匆忙出游。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对旅游信息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对假日经济怎么做也还在探讨。

结束语:“假日经济”须精心呵护

王衍诗夏桂廉

“五一”长假使“假日经济”大显神威,各地一度不甚景气的旅游市场、消费市场转眼变得火爆起来。航空、铁路一加再加客运班次;很多商场、饭店一再延长营业时间;有些地方的宾馆旅店只好临时增加床位以满足游客住宿需求;不少知名旅游景点破天荒地限制游客人数……在当前经济发展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假日经济”带来的消费热潮着实让人高兴。但高兴之余还有点隐忧:依此次“五一”游的服务接待水平而论,如果再放七天长假,还会有这么多人外出消费吗?“假日经济”还会这样火爆吗?

客观地说,今年“五一”长假引发的旅游消费热潮,出乎不少人的预料,从旅行社无力接待被迫违约退团,交通部门临时决定增加客运班次,旅游景点不得不关门限客等就可看出方方面面对旅游市场需求估计的不足及准备工作的仓促。一些出游回来的人言谈中也表示出对游途、游地服务的种种不满,甚至有的人慨叹:“再放长假可不出去玩了!”我想,这不啻是对新生的“假日经济”发出的一个危险信号,有关部门须认真对待。

多少年来,中国人一直在物质短缺的条件下艰苦生活,靠“节衣缩食”生存下去已实属不易,更谈不上旅游消费。因此,在积累与消费的问题上,人们一直注重的是积累,所受的道德教育也多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积累,像“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等等。对于基本的吃喝以外的消费,人们一向视为不“节俭”或“浪费”。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短缺经济”的过去和“相对过剩经济”的到来,人们才逐步意识到“消费”的重要性,认识到“消费”与“积累”对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政府也通过种种手段刺激、鼓励居民消费,有的地方甚至提出“消费即爱国”这样的口号。但受旧有观念的制约,居民消费迟迟迈不开步子。正是鉴于这种情况,今年“五一”长假引发的旅游消费热潮让人觉得尤其珍贵。它表明,在政府相关政策影响下,在媒体舆论的推动下,人们陈旧的消费观念在悄悄发生变化,居民非生活必需品消费已露出尖尖角。

有了消费需求,就有市场;有了市场,经济就能发展。对这“千唤万呼”始出来的居民消费热情,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呵护好,引导好,使之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